2015年10月30日 星期五

石碏諫寵州吁(《左傳》隱公三年)

衛莊公娶于齊東宮得臣之妹,曰莊姜。美而無子,衛人所為(ㄨㄟˋ)賦《碩(ㄕˊ)人》也。又娶于陳,曰厲媯(ㄍㄨㄟ),生孝伯,蚤死。其娣(ㄉ一ˋ)戴媯,生桓公,莊姜以為己子。 
衛莊公娶齊國太子得臣的妹妹為夫人,夫人叫做莊姜。莊姜貌美但沒有生孩子,衛國《碩人》這首詩就是為她所作的。莊公又從陳國娶了夫人,叫做厲媯,厲媯生了孝伯,孝伯早死。厲媯的妹妹戴媯生桓公,莊姜把桓公當做是自己的兒子。 
東宮:太子所住的宮室,故太子也稱東宮。
媯:姓氏。厲和戴都是諡號。
蚤:同早。
娣:春秋時代,諸侯娶一國之女為妻,有妹妹隨嫁,其妹稱為娣。
公子州吁(ㄒㄩ),嬖(ㄅ一ˋ)人之子也,有寵而好兵,公弗禁。莊姜惡(ㄨˋ)之。
公子州吁是莊公的寵妾所生,受到莊公的寵愛。州吁喜歡弄武,莊公也不禁止,莊姜則討厭他。
嬖:寵愛。
石碏(ㄑㄩㄝˋ)諫曰:「臣聞愛子,教(ㄐㄧㄠˋ)之以義方,弗納於邪。驕奢淫佚,所自邪也。四者之來,寵祿過也。將立州吁,乃定之矣;若猶未也,階之為禍。夫寵而不驕,驕而能降(ㄐㄧㄤˋ),降而不憾,憾而能眕(ㄓㄣˇ)者,鮮矣。且夫賤妨貴,少陵長,遠間親,新間舊,小加大,淫破義,所謂六逆也。君義,臣行,父慈,子孝,兄愛,弟敬,所謂六順也。去順效逆,所以速禍也。君人者,將禍是務去,而速之,無乃不可乎。」弗聽。
石碏諫莊公說:「臣聽說愛兒子就要教他走正道,不可讓他入邪路。驕恣、奢侈、淫樂、放蕩,都是邪惡的根源。這四者之所以會發生,是寵愛太超過了。如要立州吁,就得趕快確定;如還不確定,過度寵愛將導致禍患。受寵而不驕恣,驕恣而能屈抑,屈抑而不怨恨,怨恨而能忍受,這樣的人實在太少了。而且低賤妨害尊貴,年少凌駕年長,疏遠離間親近,新人離間舊人,位低超越位高,淫亂破壞道義,這是所謂的六逆。君合義,臣從命,父慈愛,子孝順,兄友愛,弟恭敬,這是所謂的六順。捨去順而效法逆,將招致禍患。做國君的,應該將禍患致力消除,如今反而去招致它,這恐怕是不可以的。」莊公不聽。
義方:為人行事的規範。
佚:這裡指逸樂。
階:階梯,這裡作動詞,指一步步引向。
眕:安定,忍耐不輕舉妄動。
陵:欺侮。
去:拋棄。
速:招致。
是:通事。
無乃:恐怕。
其子厚與州吁遊,禁之,不可。桓公立,乃老。
石碏的兒子石厚與州吁交往,石碏加以禁止,但沒有用。至桓公即位,石碏就告老退休。
老:告老還鄉。

2015年10月29日 星期四

104初考(其他)英文

36.inoculate (vt.)接種,嫁接
vulnerable (a.)易受傷害的,有弱點的,易受攻擊的,脆弱的,成局的
37.casualties 傷亡
38.chill out = calm down 冷靜下來
40.get above (oneself) 自視甚高
get at  抓住

45.toddler  n.蹣跚行走人.學步幼兒
mishaps       n.小意外
46.pilgrimage    朝聖之旅
47.liners 郵輪
48.cultivating   培養、耕作
hybridizing  混種培養

49.medieval (a.)中古的,中世紀的

2015年10月28日 星期三

104初考(其他)國文

1.有志與力,而又不隨以怠,至於幽暗昏惑,而無物以相之,亦不能至也。(王安石〈遊襃禪山記〉)
有了意志和體力,而且不跟隨別人中途懈怠,可是到了幽深昏暗,令人迷亂的地方,如果沒有外力的幫助,也是不能到達的。
物:外力。
相:音ㄒㄧㄤˋ,幫助。
2.自強不「息」/「息」事寧人→停止、消失
因陋「就」簡→因襲/功成名「就」→成功、完成 
拔刀「相」助→由交互的意義演變為單方面的意義,表示動作是由一方對另一方進行。/禍福「相」倚→彼此、交互,兩方面都進行的。 
從「善」如流→美好的事/能文「善」武→擅長
3.去年春,脫汴州之亂,幸不死,無所於歸,遂來于此。主人與吾有故,哀其窮,居吾于符離睢上。及秋將 辭去,因被留以職事,默默在此,行一年矣。到今年秋,聊復辭去。(韓愈〈與孟東野書〉)
去年春,我躲過汴州之難,一時無處可歸,就到了徐州。此地主人是我故交,同情我的遭遇,讓我在符離集雎水邊居住了一段時間。到秋天,我準備告辭回鄉,卻被委以職事,默默無為將近一年了。我想今年秋再度辭歸。
行 (副詞):不久、將要。如:「行將就木」。4.《呂氏春秋》:「范氏之亡也,百姓有得鐘者,欲負而走,則鐘大不可負,以椎毀之,鐘況然有音,恐人聞 之而奪己也,遽掩其耳。」
春秋時代,晉國的智伯,把范氏滅掉以後,有人跑到范氏家裏,看見一口鐘想揹走;可是鐘既大又重;無論怎樣都揹不動。於他找了一支錘子,用力往鐘上敲,打算把鐘打碎,再一塊一塊著拿回去。不料,當錘子打到鐘上的時候,忽然發出一陣洪亮的響聲。他恐怕給人聽見,就會有人來奪取這個鐘,於是趕緊用兩只手,先捂住自己的耳朵。
5.星輝南極:賀男壽。祝福男性長輩,如南極星般吉祥長壽的生日賀詞。
6.臺鑒 → 平輩; 如晤 → 晚輩; 慧鑒 → 宗教界; 知之 → 晚輩
19.《左傳.曹劌論戰》:「小大之獄,雖不能察,必以情。」
大小的訟案,雖然不能一一明察,但一定依照實情處理。
20.孟子曰:「身不行道,不行於妻子;使人不以道,不能行於妻子。」
自己不能行道,那麼就不能成為妻子和子女的榜樣,使得他們也行道;如果自己使人不以道,也不能成為妻子和兒女的榜樣,他們也不會聽從你的使喚。
21.老子曰:「聖人不積,既以為人己愈有,既以與人己愈多。」
聖人無私不積藏,他盡其所有來幫助人,自己反而更充足;他愈給與別人,自己反而更豐富。
26.蘇子曰:「客亦知夫水與月乎?逝者如斯,而未嘗往也;盈虛者如彼,而卒莫消長也。蓋將自其變者而 觀之,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;自其不變者而觀之,則物與我皆無盡也,而又何羨乎?且夫天地之間,物各 有主,苟非吾之所有,雖一毫而莫取。惟江上之清風,與山間之明月;耳得之而為聲,目遇之而成色。取之無禁,用之不竭,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,而吾與子之所共適。」
蘇先生說:「您也知道江水流逝和月兒盈虧的道理嗎?江水雖不斷流去,可是本體卻不曾變動;月兒雖有圓缺,可是本體卻始終不曾增減。如果我們從變動的角度來看,那麼天地萬物竟然沒有一刻不變化;從不變的角度來看,那麼萬物和我都是無窮盡的,還有什麼可羨慕的呢?再說天地之間,萬物各有它的主人。如果不屬於我的,即使是一絲一毫也不占為己有。只有江上的清風和山間的明月,耳朵聽了就是賞心的音樂,眼睛看了就是悅目的景致。擷取它既無人干涉,享用它也不虞匱乏,這是自然界的無盡寶藏,正是我和您所共享的啊。」
 27.
齊宣王見顏斶曰:「斶前。」
齊宣王召見顏斶,說:「斶,到我面前來。」
*顏斶(ㄔㄨˋ):齊國隱士。
斶亦曰:「王前。」宣王不說 。
顏斶也說:「大王,到我面前來。」齊宣王很不高興。
左右曰:「王,人君也。斶,人臣也。王曰『斶前』,斶亦曰『王前』,可乎?」
左右侍臣說:「大王是君,你是臣。大王叫你到他面前,你也叫大王到你面前,這樣可以嗎?」
斶對曰:「夫斶前為慕勢,王前為趨士。與使斶為慕勢,不如使王為趨士。」
顏斶回答說:「斶走到大王面前,這是趨炎附勢;大王走到斶面前,這是禮賢下士。與其讓斶趨炎附勢,不如讓大王禮賢下士。」
王忿然作色曰:「王者貴乎?士貴乎?」
齊宣王憤怒地變了臉色說:「君王尊貴呢?還是士人尊貴呢?」
對曰:「士貴耳,王者不貴。」
顏斶回答說:「士人尊貴,君王不尊貴。」
王曰:「有說乎?」
齊宣王說:「有根據嗎?」
斶曰:「有。昔者秦攻齊,令曰:『有敢去柳下季壟而樵采者,死不赦。』
顏斶說:「有。從前秦國攻打齊國,下令說:『膽敢到柳下季墳墓五十步內去砍柴割草的人,一定處死,絕不赦免。』
*柳下季:即柳下惠。
令曰:『有能得齊王頭者,封萬戶侯,賜金千鎰。』
又下令說:『誰能得到齊王的腦袋,封萬戶侯,賜黃金一千鎰。
*鎰(ㄧˋ):古代重量單位。一說二十兩,一說二十四兩。
由是觀之,生王之頭,曾不若死士之壟也。」
由此看來,一個活著的王的腦袋,還不及一個死去的士人的墳墓呢。」
宣王曰:「嗟乎!君子焉可侮哉,寡人自取病耳。願請受為弟子。
齊宣王說:「唉!君子哪裡是可以怠慢的呢,寡人真是自取其辱啊!請您收我為弟子。
且顏先生與寡人遊,食必太牢,出必乘車,妻子衣服麗都。」
只要顏先生和寡人交往,吃的是牛羊豕,出門一定坐車,妻子兒女一定衣服華麗。」
*太牢:牛羊豕三牲具備。牢,祭祀用的犧牲。
*麗都(ㄉㄨ):華麗,華美。都,美。
顏斶辭去曰:「夫玉生於山,制則破焉,非弗寶貴矣,然太璞不完。
顏斶辭謝宣王,說:「玉生在山上,經玉工製造就被破壞了,並不是不珍貴,只是樸石的本質已經不完整。
士生乎鄙野,推選則祿焉,非不尊遂也,然而形神不全。
士人生在鄉野,一旦被推薦選拔就有祿位,並不是不尊貴顯達,但是精神形體也已經不能保存了。
斶願得歸,晚食以當肉,安步以當車,
斶希望能夠回去,情願遲些吃飯,可以當作吃肉一般;安閒地步行,可以當作坐車一般;
無罪以當貴,清靜貞正以自虞。」則再拜而辭去。
不犯罪過,可以當作富貴一般;清淨正直,可以自得其樂。」於是拜了兩拜告辭而去。
君子曰:「斶知足矣,歸真反璞,則終身不辱。」
君子說:「顏斶可算是知足的了。能回歸本真,那就一生不會受到恥辱了。」
29.
陳元方遭父喪,哭泣哀慟,軀體骨立;
陳元方(陳紀)父親去世後,哀痛哭泣,形消骨立。
其母愍之,竊以錦被蒙上。
他媽媽憐惜兒子,就悄悄地把織有錦紋的被子披在他身上。
郭林宗弔而見之,謂曰:「卿海內之儁才,四方是則,如何當喪,錦被蒙上?
郭林宗來吊唁時看到了,就對陳元方說:「你是天下的俊傑,四面八方的人都以你為楷模,為什麼在父喪期間,披著彩被呢?
孔子曰:『衣夫錦也,食夫稻也,於汝安乎?』吾不取也!」奮衣而去。
孔子說:『穿著錦衣,吃著稻米,你會安心嗎?』我不贊成這樣!」說罷揮袖而去。
自後賓客絕百所日。
此後一百多天都沒有賓客吊唁。
 41.忤物:得罪人、與人不合
45.不憤不啟;不悱不發→不經過思考並有所體會,想說卻說不出來時,就不去開導他;若不是經過冥思苦想而又想不通時,就不去啟發他。先讓學生積極思考,再進行適時啟發。
子曰:「吾有知乎哉?無知也。有鄙夫問於我,空空如也,我叩其兩端而竭焉。」→孔子說:「我是無所不知嗎?我實在無知啊!如果有一個粗人來問我,雖然他一無所知,卻很誠懇的求教,我也只是就他所提的問題,從正反兩方來問他,一步一步的誘導到源頭之處就是了。
 

周鄭交質(《左傳》隱公三年)

鄭武公、莊公為平王卿士,王貳于虢(ㄍㄨㄛˊ),鄭伯怨王。王曰:「無之。」故周鄭交質(ㄓˋ)。王子狐為質於鄭,鄭公子忽為質於周。
鄭武公、莊公相繼為周平王的卿士,平王要把莊公的政權分一半給西虢公,莊公因此埋怨平王。平王說:「沒有這回事。」於是周鄭交換人質。王子狐到鄭國當人質,鄭公子忽到周當人質。
卿士:執政大臣。
貳:二心,指周王分權給虢公。
王崩,周人將畀(ㄅ一ˋ)虢公政。四月,鄭祭足帥師取溫之麥;秋,又取成周之禾。周鄭交惡(ㄨˋ)。
平王死後,周人準備把政權交給西虢公。四月,鄭國大夫祭足率兵割取周溫地的麥子;秋天,又割取了周都城的穀子。自此周鄭交惡。
畀:交給。
君子曰:「信不由中,質無益也。明恕而行,要(一ㄠ)之以禮,雖無有質,誰能間之?苟有明信,澗谿沼沚(ㄓˇ)之毛,蘋蘩薀藻之菜,筐筥(ㄐㄩˇ)錡(ㄑㄧˊ)釜之器,潢(ㄏㄨㄤˊ)汙行潦(ㄌㄠˋ)之水,可薦於鬼神,可羞於王公。而況君子結二國之信,行之以禮,又焉用質?風有采蘩、采蘋,雅有行葦、泂(ㄐㄩㄥˇ)酌,昭忠信也。」
君子說:「信誓如果不是發自心中,交換人質也沒有用。如能彼此瞭解諒解,用禮來約束,雖然沒有人質,又有誰能離間呢?如真有誠信,即使是山澗溪谷池沼沙洲的野草,浮萍蘩草水草水藻之類的野菜,筐筥錡釜的器具,池中路旁的積水,都可祭祀鬼神,可進獻王公。更何況是君子締結兩國的信約,依禮來行事,又哪裏用得著交換人質呢?國風有《采蘩》、《采蘋》兩篇詩,大雅有《行葦》、《泂酌》兩篇詩,這都是在表明忠信的重要啊!」
中:同衷,內心。
明恕:互相體諒。
要:約束。
明信:彼此了解,坦承相待。
澗谿:山中小河。
沼:池塘。
沚:小洲。
毛:野草。
蘋:四葉菜,又稱田字草,即浮萍。
蘩:白蒿。
薀:同蘊,聚集。
菜:野菜。
筐筥:盛物的竹器,方型為筐,圓形為筥。
錡:有三隻腳的釜。
潢汙:停積的死水。
行潦:路邊的積水。
薦:向鬼神進獻物品,特指未用豬牛羊的祭祀。
羞:同饈,美味的食品。這裡作動詞用。
君子:春秋時代,通指統治者和貴族男子。
《采蘩》、《采蘋》:皆為詩經國風召南篇名,敘婦女採野菜供祭祀之用。
《行葦》、《泂酌》:皆為詩經大雅篇名。前者寫祭祀後宴請父兄耆老的詩,歌頌相互間忠誠愛護,和睦相親。後者講用積水也可供祭祀。

2015年10月27日 星期二

鄭伯克段于鄢(《左傳》隱公元年)

初,鄭武公娶于申,曰武姜,生莊公及共叔段。莊公寤生,驚姜氏,故名曰寤生,遂惡之。愛共叔段,欲立之。亟請於武公,公弗許。
當初,鄭武公迎娶申國的女子姜氏為妻,名為武姜,生下了莊公和共叔段。姜氏在夢中生下莊公(亦說難產),受到了驚嚇,給他起名為「寤生」。所以姜氏很厭惡他,寵愛共叔段,想要立共叔段為太子,並多次向武公提出請求,武公都沒有答應。 
寤ㄨˋ生︰寤同牾,橫逆、不順。寤生解作逆生,生時腳部先出來。
亟ㄑㄧˋ:屢次。
及莊公即位,為之請制。公曰:「制,巖邑也。虢叔死焉,它邑唯命。」請京,使居之,謂之京城大叔。
等到莊公即位之後,姜氏請求把「制」分封給共叔段。莊公說:「制這個地方,是嚴峻險要的邊界要塞。東虢國君倚仗它的險要,不修德政,所以被我鄭國所消滅。換作其他地方兒臣都可以從命。」於是姜氏又請求「京」地,莊公就把「京」分封給他。莊公叫共叔段住在那裏,稱他為「京城太叔」。 
祭仲曰:「都城過百雉,國之害也。先王之制,大都,不過參國之一;中,五之一;小,九之一。今京不度,非制也,君將不堪。」公曰:「姜氏欲之,焉辟害?」對曰:「姜氏何厭之有?不如早為之所,無使滋蔓。蔓,難圖也。蔓草猶不可除,況君之寵弟乎?」公曰:「多行不義必自斃,子姑待之。」
鄭大夫祭仲勸諫說:「都城超過一百雉,是對國家的危害。先王的制度,大都不超過國城的三分之一,中都五分之一,小都九分之一。而今京逾越了規矩,這不符合先王的法度,君王將不堪重負。」鄭莊公說:「我的母親姜氏想要這麼做,怎麼纔能避免禍患?」祭仲說:「姜氏哪裡有滿足的時候?不如早作安排,莫讓他們的貪心滋長蔓延,一旦蔓延就很難遏制。蔓草都難以除盡,何況國君的寵弟呢?」莊公說:「多行不義必自斃,你等著看吧。」 
雉:古代計算城牆,長三丈、高一丈為一雉。
參ㄙㄢ:同三。
辟:同避。
厭ㄧㄢˋ:滿足。
所:安置、處理。
圖:克、治。
斃:倒下去,死。
既而大叔命西鄙、北鄙貳於己。公子呂曰:「國不堪貳。君將若之何?欲與大叔,臣請事之。若弗與,則請除之,無生民心。」公曰:「無庸,將自及。」
不久太叔強迫西鄙、北鄙也要接受他的管轄,公子呂說:「一國不堪二主,國君您將作何打算?若想把國家讓給太叔,臣等這就去侍奉他,如果不肯讓,就請除掉他,不要讓民心動搖。」莊公說:「不用了,他會自取滅亡的。」 
鄙:邊邑。
貳:兩屬,兩方管理。
庸:用。
大叔又收貳以為己邑,至于廩延。子封曰:「可矣!厚將得眾。」公曰:「不義不暱,厚將崩。」
太叔又把西鄙、北鄙據為己有,擴張到了廩延。子封(即公子呂)說:「已經可以了,擁有廣袤的土地將會獲得民心。」莊公說:「對君主不義,對兄長不親,這不是民心所向,即使土地再大,也將自取滅亡。」
暱:親近。
厚:指土地擴大。
大叔完聚,繕甲兵,具卒乘,將襲鄭;夫人將啟之。公聞其期,曰:「可矣。」命子封帥車二百乘以伐京。京叛大叔段。段入于鄢,公伐諸鄢。五月辛丑,大叔出奔共。
叔修築城牆、聚攏百姓、整飭軍備,備齊了步卒與兵車,準備襲擊鄭國,夫人武姜將開啟城門,以作內應。莊公得知他叛亂的日期之後說:「可以了。」任命子封率領二百輛兵車、一萬五千多士卒討伐京。京城軍民叛變了大叔段,段退到鄢地(鄭國邊界),鄭莊公乘勢又討伐到鄢,五月辛丑這一天,大叔出逃到共國。 
完:修繕。
聚:積聚。
善:修整。
兵:武器。
具:準備。
卒:步兵。
乘ㄕㄥˋ:兵車。
帥:率領。
書曰:「鄭伯克段于鄢。」段不弟,故不言弟。如二君,故曰克。稱鄭伯,譏失教也。謂之鄭志。不言出奔,難之也。
《春秋》經記載:「鄭伯克段于鄢。」由於共叔段沒有盡到做弟弟的本分,所以不用「弟」字。這場叛亂如同是二位君王之間的戰爭,所以用「克」。稱「鄭伯」,是譏諷莊公對弟弟失教。「謂之鄭志」,指鄭莊公原有之意,本欲養成其惡,本欲殺之。不說「出奔」,是緣於二人都有過失,故難以勝、敗定論。
鄭志:鄭伯的意圖,暗指鄭伯居心不良。
遂寘姜氏于城潁,而誓之曰:「不及黃泉,無相見也。」既而悔之。
於是莊公把姜氏流放到鄭國的邊疆城潁,並且發誓說:「不到黃泉,再也不相見了。」說完又後悔了。
寘ㄓˋ:安置。
黃泉:地下的泉水,這裡指慕穴。
潁考叔為潁谷封人,聞之。有獻於公,公賜之食,食舍肉,公問之。對曰:「小人有母,皆嘗小人之食矣。未嘗君之羹,請以遺之。」公曰:「爾有母遺,繄我獨無。」潁考叔曰:「敢問何謂也?」公語之故,且告之悔。對曰:「君何患焉?若闕地及泉,隧而相見,其誰曰不然?」公從之。
鄭大夫潁考叔在潁谷做官,聽說了這件事,就向莊公進獻貢品,借機勸諫。莊公賞賜給他美味的食物,潁考叔特意把肉放在一邊不吃,問其原因,他說:「小人家有高堂老母,所品嘗的都是小人奉養的食物,還從來沒有吃過君王賞賜的肉羹,請求君王同意賞賜給我母親吃。」莊公說:「你還有母親能夠奉養,而我卻沒有機會了。」潁考叔說:「敢問您為什麼這麼說?」莊公說出了其中的緣故,並告訴他自己現在很後悔。潁考叔說:「君王您不必懮慮,如果能把地挖到泉水湧出,您們母子在隧道裡相見,誰還能說什麼呢?」莊公聽從了他的建言。
封人:管理疆界的官。
舍ㄕㄜˇ肉:把肉放在旁邊不吃。
羹:肉汁,這裡指肉食。
遺ㄨㄟˋ:給,留給。
繄ㄧ:句首語氣詞。
闕ㄐㄩㄝˊ:挖掘。
公入而賦:「大隧之中,其樂也融融。」姜出而賦:「大隧之外,其樂也泄泄。」遂為母子如初。
莊公走進隧道裡,高興地賦詩說:「大隧之中,多麼快樂。」姜氏走出隧道,賦詩說:「大隧之外,多麼舒暢愉快。」於是母子又和好如初。 
融融:和樂的樣子。
泄ㄧˋ泄:舒暢愉快。
君子曰:「潁考叔,純孝也,愛其母,施及莊公。詩曰:『孝子不匱,永錫爾類。』其是之謂乎!」
君子說:「潁考叔真是一位純孝的大孝子,愛自己的母親,從而感化了莊公。《詩經》說:『孝子不匱,永錫爾類。』說的正是這樣啊。」 
君子曰:左傳作者用以發表評論的方式。
施ㄧˋ:延及、擴展。
詩:詩經大雅既醉。
匱ㄎㄨㄟˋ:窮盡。
錫ㄙˋ:賜予,給予。這裡有影響的意思。

2015年10月26日 星期一

104初考英文

36.take up=開始從事;佔用、花去
37.karate(N)空手道
   so that = so as to V
39.bound for=前往
   cruise in=巡航
46.secondary school = high school
49.Associate Professor=副教授
   Associated Press=美聯社記者
   Account Payable=應付帳款
   Advanced Placement=先修課程
 

2015年10月25日 星期日

104初考國文

2.「早晚」下三巴,預將書報家→何時
嘗聞秦地西風雨,為問西風「早晚」回→何時
母親,您孩兒有些不成器,「早晚」要您照顧咱→常常
女孩兒「早晚」呆癡,看小生薄面,看覷女孩兒咱→常常
豔杏夭桃,垂楊芳草,各鬬雨膏煙膩。如斯佳致,「早晚」是讀書天氣 →何曾
4.鴻案相莊→夫妻和好相敬
5.珠聯璧合→比喻傑出的人才或美好的事物結合在一起
甲第星羅→形容富貴人家的宅第級多
7.良時不再至,離別在須臾→美好的時光不會再來了,而離別馬上就要到來了。
人生有新故,貴賤不相逾→人的一生中本來就會遇到新人舊人,但即使新人為貴故人為賤我也不會違背故人。
人生處一世,去若朝露晞→人生這一輩子,短暫地像早上的露水蒸發一樣。
四節逝不處,繁華難久鮮→四季不斷流逝不會停留,繁華的事物很難永保明亮光豔。
8.太史公曰:「吾過大梁之墟,求問其所謂夷門。夷門者,城之東門也。天下諸公子亦有喜士者矣,然信陵君之接巖穴隱者,不恥下交,有以也。名冠諸侯,不虛耳。高祖每過之而令民奉祠不絕也。」→太史公說:我經過大梁廢墟時,曾尋訪那個所謂的夷門。原來夷門就是大梁城的東門。天下諸多公子中也確有好客喜士的,但只有信陵君能夠交結那些隱沒在社會各個角落的人物,他不以交結下層賤民為恥辱,是很有道理的。他的名聲遠遠超過諸侯,的確不是虛傳。因此,高祖每次經過大梁便命令百姓祭祀他不能斷絕。
11.善問者,如攻堅木,先其易者,後其節目。→會提問的人,像木匠砍堅硬的木頭,先從容易的地方著手,再砍枝幹連結的地方,等到時間一久,駕輕就熟。
12.《韓愈.進學解》:「貪多務得,細大不捐。焚膏油以繼晷,恆兀兀以窮年。」→貪圖多得,務求有收獲,不論無關緊要的還是意義重大的都不讓它漏掉。太陽落下,就燃起油燈,一年到頭,永遠在那兒孜孜不倦地研究。
15.辛棄疾〈最高樓〉
(吾擬乞歸,犬子以田產未置止我,賦此罵之。)
(我準備要皇上請求辭官返鄉,我的兒子卻因為我還沒有買田產而阻止我這樣做,我便寫了這首詞來罵我的兒子。)
吾衰矣,須富貴何時?
我的年紀已經大了,想發財享受富貴榮華要等到什麼時候?
富貴是危機。暫忘設醴抽身去,未曾得米棄官歸。
得到榮華富貴是一種是危機,暫時把酒宴都忘記吧,離開這腐敗的地方,就算沒賺到什麼米錢也要辭職回家。
穆先生,陶縣令,是吾師。
穆生和陶淵明是我的老師值得我效法。 
待葺個園兒名「佚老」,更作個亭兒名「亦好」,
等我辭官回到家就造個花園名叫「佚老」,更要造個亭子叫「亦好」。
閒飲酒,醉吟詩。
有空閒的時候喝酒,喝醉了就吟唱幾首詩。
千年田換八百主,一人口插幾張匙?
好田地一千年要換八百個地主,一個人嘴巴裡能放幾把湯匙?
便休休,更說甚,是和非。
還是算了吧,再說下去了,會招惹來一些是非!
 17.歐陽脩〈瀧岡阡表〉)
汝父為吏,嘗夜燭治官書,屢廢而歎。
你父親做官,常在晚上點著蠟燭處理公文,且一再停下來嘆氣。
吾問之,則曰:「此死獄也,我求其生不得爾。」
我問他,他便說:「這是死罪的案子,我想替他找一條生路卻找不到。」
吾曰:「生可求乎?」
我說:「生路可以找的嗎?」
曰:「求其生而不得,則死者與我皆無恨也;矧求而有得邪?
他說:「替他找過生路而找不到,那麼死囚和我都沒有遺憾了,何況有時是能找到的呢?
以其有得,則知不求而死者有恨也。
正因為有時可以找到,就可以知道不替他找便判他死刑,一定會有遺恨。
夫常求其生,猶失之死,而況常求其死也。」
試想常替他們找生路,還不免要判死罪,何況事間有些官吏,唯恐不判人家死罪呢!」
18.袁宏道〈拙效傳〉)
東貌亦古,然稍有詼氣。
東僕的相貌很奇特,但稍微有些詼諧的意味。
少役於伯修。伯修聘繼室時,令至城市餅。
他年輕時在大哥宗道家做事。在大哥想再娶而給續娶之妻家下聘禮的時候,就叫他到城裡去買餅。
*伯修:袁宏道的哥哥袁宗道,字伯修。
家去城百里,吉期已迫,約以三日歸
家裡離城有百來里,佳期已經迫近,便要他在三日內趕回來。
日晡不至,家嚴同伯修門外望。
到了第三天下午申牌時分還不見他回來,我父親便和我哥哥到門外張望。
*晡 (ㄅㄨ):申時,下午三點至五點。
至夕,見一荷擔從柳堤來者,東也。
到了傍晚,看見一個從柳堤方向挑著擔子來的人,那就是僕人東。
家嚴大喜,急引至舍,釋擔視之,僅得蜜一甕。
父親喜出望外,趕快迎接他到家裡,放下擔子一看,僅看到一甕蜂蜜。
問餅何在,東曰:「昨至城,偶見蜜價賤,遂市之;餅價貴,未可市也。」
問他餅在哪裡,他說:「昨天到城裡,見到蜂蜜的價格低廉,於是就買了;餅的價格比較貴,不值得買。」
時約以明納禮,竟不得行。
當時的風氣要用餅作為下聘的禮物, (因為沒買到餅)最後沒有辦法行聘禮。
20.方孝孺〈深慮論〉
蓋智可以謀人,而不可以謀天。
大抵智慧可以謀劃人事,卻不可能預測天意。
良醫之子,多死於病;良巫之子, 多死於鬼;
良醫的兒子,很多死於疾病;良巫的兒子,很多死於鬼魅;
彼豈工於活人而拙於活己之子哉?乃工於謀人而拙於謀天也。
難道他們長於就活別人卻拙於救活自己的兒子嗎?這是他們長於謀劃人事,拙於謀劃天道的緣故。
古之聖人,知天下後世之變,非智慮之所能周,非法術之所能制;
古代的聖人,明察天下後世的變化,不是智慧思慮所能周全的,不是法術所能控制的;
不敢肆其私謀詭計, 而惟積至誠、用大德,以結乎天心;
不敢運用他的私謀詭計,只有積累至誠,施用大德,來結合天心;
使天眷其德,若慈母之保赤子而不忍釋。
使上天顧念他的德澤,如同慈母愛護嬰兒,不忍心放棄。
故其子孫,雖有至愚不肖者足以亡國,而天卒不忍遽亡之,此慮之遠者也。
所以他們的子孫,雖有極愚蠢不賢足以亡國的人,上天仍不忍心驟使他亡國,這才是思慮深遠的人啊。
夫苟不能自結於天,而欲以區區之智,籠絡當世之務,而必後世之無危亡,此理之所必無者也,而豈天道哉?
如果不能主動配合天道,卻想以小小的智謀,控制當代事務,卻一定要後代子孫不遭到危亡,這在道理上是必然不會有的,何況是天道呢?
 25.盡其在我→
蓋智可以謀人,而不可以謀天。
大抵智慧可以謀劃人事,卻不可能預測天意。
良醫之子,多死於病;良巫之子, 多死於鬼;
良醫的兒子,很多死於疾病;良巫的兒子,很多死於鬼魅;
彼豈工於活人而拙於活己之子哉?乃工於謀人而拙於謀天也。
難道他們長於就活別人卻拙於救活自己的兒子嗎?這是他們長於謀劃人事,拙於謀劃天道的緣故。
古之聖人,知天下後世之變,非智慮之所能周,非法術之所能制;
古代的聖人,明察天下後世的變化,不是智慧思慮所能周全的,不是法術所能控制的;
不敢肆其私謀詭計, 而惟積至誠、用大德,以結乎天心;
不敢運用他的私謀詭計,只有積累至誠,施用大德,來結合天心;
使天眷其德,若慈母之保赤子而不忍釋。
使上天顧念他的德澤,如同慈母愛護嬰兒,不忍心放棄。
故其子孫,雖有至愚不肖者足以亡國,而天卒不忍遽亡之,此慮之遠者也。
所以他們的子孫,雖有極愚蠢不賢足以亡國的人,上天仍不忍心驟使他亡國,這才是思慮深遠的人啊。
夫苟不能自結於天,而欲以區區之智,籠絡當世之務,而必後世之無危亡,此理之所必無者也,而豈天道哉?
如果不能主動配合天道,卻想以小小的智謀,控制當代事務,卻一定要後代子孫不遭到危亡,這在道理上是必然不會有的,何況是天道呢?
 25.盡其在我→不問他人,只顧自己盡心盡力去做。
32.目不交睫→沒有合上眼皮。形容夜間不睡覺或睡不著。
 36.從風而靡→比喻折服於強勢或德望;比喻因德望崇高而使人信服;比喻因沒有獨立的主張而隨風傾倒。
 37.惠而不費→給人好處,自己卻無所損失。
 39.大鑒 → 平輩;道鑒 、函丈→老師;知悉、如晤 → 晚輩。
      金安 → 父母、祖父母;道安、教安 → 老師;鈞安 → 長輩;臺安 → 平輩。
41.橛筆→筆尖脫毛而不合用的筆。
43.齰(ㄗㄜˊ):咬。